你是不是一直觉得CBA的比赛中,扣篮的场面少得可怜?每次一看NBA的比赛,扣个篮飞天遁地、霸气十足,转头瞅瞅自家CBA,感觉扣个篮像是打酱油。这到底是为什么?难不成CBA球员都变得“文艺青年”了吗?别急,咱们今天就来剖析一下这个现象背后的“秘密”。
其次,咱们要看看“战术风格”。NBA的比赛节奏快、空间大,扣篮大多是快攻或者突破后的“秀肌肉”。而CBA,很多时候靠团队配合、逐渐渗透,得分多靠中远距离投篮,很多球员甚至更喜欢稳扎稳打的“伺机而动”——哪像NBA那样搞个“空中飞人秀”。因此,CBA的比赛氛围更像是“细水长流”,扣篮算是锦上添花,少得可怜。
再次,咱们关注“比赛压力”。你以为扣篮是纯粹视觉享受?不不不,很多时候扣篮容易被判“打手”、失误率也高。CBA比赛节奏快,比分紧张,很多时候球员为了保全自己,宁愿稳扎稳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不是感觉“扣个篮还得用生命在搏”?尤其是比赛关键时刻,谁还愿意冒个风险去“飞天遁地”,万一扣篮失败还扣得全场心惊肉跳。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技术水平”。别看一些比赛现场气氛火爆,真正会扣篮的球员也就那么几个人。像郭艾伦、赵睿、易建联这些明星级别的球员,偶尔能飙个“扣篮杀”,但也不经常见嘛。原因在于,扣篮不像投篮那么平常,扣篮需要超高的弹跳、精准的时机和极强的身体控制,很多球员平时训练都偏向于投篮、突破,扣篮在他们的“必修课”中排不上名次。
当然,不得不说,年纪、伤病也是“罪魁祸首”。篮球场上,扣篮也是一项高强度运动,如果身体状况不好,谁还敢闹腾?尤其是一些年纪偏大、伤病缠身的球员,为了健康着想,选择“低调点”,避免“高空坠落”的悲剧发生。
另一方面,场上的“战略考虑”也是一个因素。CBA的教练们更偏爱战术安排,比如挡拆、远投、内线突击什么的,扣篮算是“奢侈品”。除非是终结赛、惊天逆转的重头戏,否则“飞天遁地”般的动作就算了。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林书豪在CBA的表现令人惊艳,他的爆发力在国内也能算顶尖水平。还有像王哲林这种身高体壮、手长脚长的“豆腐块”,偶尔也能秀一波扣篮表演。可惜,场面总体还是偏“文艺范儿”,扣篮稀少。
最后,咱们也不能忽略“颜值”的因素。现代篮球不仅拼身体,也拼颜值。很多球员喜欢“低调”、“稳重”的形象,毕竟摔一跤、扣一次篮,大概率是让自己变成“段子手”的料。扣个篮被喷“假动作”、“空气炮”的声音一片,也说不清是真心还是粉丝“坑忠”呢。
讲到这里,想象一下:你每天坐在电视机前追CBA比赛,期待看到“不一样”的场面,结果最后只给你送来了一连串“稳健的中远投”和“空位三分”。就像你期待明星“高空劈扣”,却只见“稳重的吊篮”,是不是觉得有点失落?不过也别失望,或许下一场比赛,某个球员带着“飞天梦”就会爆发呢。
说了那么多,倒也提醒你,扣篮虽是漂亮的“花哨动作”,但它的归宿还是在于实战技巧和身体条件,不能神化。毕竟,篮球是不是,归根结底还是团体运动——只要团队赢,其他的花活就算“浮云”啦,扣篮少,也难不倒我们“路人粉”的心。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哪个CBA球员最有可能在未来“飞天遁地”扣个篮?是不是像李晓旭那样,秒变“空中飞人”还是王哲林的“猛龙过江”更有戏?下一次赛场上,谁会成为“扣篮王者”中的黑马?答案或许还隐藏在下一场比赛的某个瞬间,等待点燃比赛的“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