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方: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术20克、炙甘草20克;做法:上述药方是一天的量,一次性煎好后,分早中晚三次服下。
苓桂术甘汤是为中阳不足、水饮内停所致之证而设,不论是伤寒吐、下之后,还是杂病痰饮内停,其致病之因,皆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水饮内停。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方论》)。其治法当温阳化饮,健脾和中。
苓桂术甘汤标准配方是: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苓桂术甘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原书主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伤寒论》 【别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 白术6克 甘草(炙)6克。
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
苓桂术甘汤的功效:桂术甘汤对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诱导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用苓桂术甘汤连续灌溉,这样才能明显提高机体所,导致免疫抑制机体细胞总数。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
组方: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术20克、炙甘草20克;做法:上述药方是一天的量,一次性煎好后,分早中晚三次服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
1、苓桂术甘汤是为中阳不足、水饮内停所致之证而设,不论是伤寒吐、下之后,还是杂病痰饮内停,其致病之因,皆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水饮内停。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方论》)。其治法当温阳化饮,健脾和中。
2、苓桂术甘汤。简介:千古祛湿之一方是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炙甘草四味药组成。这个方子可以从根本上断绝湿气,有利于治疗湿气引起的多种疾病。茯苓利湿,桂枝渗湿,白术健脾,炙甘草调和药性。
3、苓桂术甘汤。准备茯苓40,克桂枝30,白术20,炙甘草20,一次煎好后分早中晚三次服下。苓桂术甘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4、健脾祛湿之一方——苓桂术甘汤 世上流传祛湿的方子很多,但是最经典的还要说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它符合养生的更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浮有沉,有升有降,有补有泄。
5、苓桂术甘汤记载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其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