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君”在秦国实行变法,是为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共两次变法。
2、商鞅变法发生春秋战国时期。定义: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背景: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3、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70],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1],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4、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孝公即位之后就想要改革,于是招贤纳士,商鞅从卫国到秦国,协助秦孝公变法,提出了废井田、重农商、奖军工等很多的变法内容,最后获得了变法的成功。
商鞅变法发生春秋战国时期。定义: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背景: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秦孝公。春秋时期秦国的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时代: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