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淝水之战成语淝水之战中有一个*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授鞭断流”、围棋du墅”等成语,一直脍炙人口。秦晋两军隔淝水为阵,谢玄采用激将法,派人对苻融说:要秦军稍向后退,在淝水岸边让出一片战场,以便两军决战。
2、草木皆兵淝水之战中,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3、这是*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淝水之战是发生在东晋时期。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战争,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太元八年)8月至12月。
淝水之战中的成语:草木皆兵、东山再起、风声鹤唳、投鞭断流、围棋du墅。草木皆兵拼音:cǎomùjiēbīng。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出自淝水之战的成语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故选C.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淝水之战成语如下:投鞭断流投鞭断流(拼音:tóubiānduànli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晋书·苻坚载记》。投鞭断流指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1、淝水之战中的成语:草木皆兵、东山再起、风声鹤唳、投鞭断流、围棋du墅。草木皆兵拼音:cǎomùjiēbīng。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3、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出自淝水之战的成语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故选C.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4、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